核心提示 庞德:字、令明。读音为、pánɡ dé,英文翻译为,Kisner。外号有:骑士、太空人、徐锦江、白马将军、白马将军、堂吉柯德。庞德——马超的心腹,败于曹操之手后投靠张鲁,日后归降曹操。
庞德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少年时任郡吏及州从事。从
马腾进击反叛的羌、氐等外族,数有战功,迁至校尉。
曹操讨
袁谭、
袁尚于黎阳时,
庞德随
马腾之子
马超拒战
郭援、
高干,大破其军,更亲斩
郭援首级,于是拜中郎将,封都亭侯。后来
马腾被征为卫尉,
庞德便留属
马超。
庞德-简介庞德庞德字令明
终属:魏国
籍贯:[雍州]南安狟道[今甘肃陇西东南]
官至:立义将军关门亭侯
谥曰:壮
兄弟:
庞柔。
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少年时任郡吏及州从事。从
马腾进击反叛的羌、氐等外族,数有战功,迁至校尉。
曹操讨
袁谭、
袁尚于黎阳时,
庞德随
马腾之子
马超拒战
郭援、
高干,大破其军,更亲斩
郭援首级,于是拜中郎将,封都亭侯。后来
马腾被征为卫尉,
庞德便留属
马超。
曹操破
马超于渭南时,
庞德随
马超逃入汉阳,保守冀城;不久又随
马超投奔汉中,从属于
张鲁。
曹操平定汉中后,
庞德便随众投降。
曹操素闻其骁勇,拜
庞德为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后
庞德领军与
曹仁共攻宛城,斩
叛将侯音、卫开,遂南屯于樊城,以讨
关羽。其时樊城诸将以为
庞德之兄
庞柔时在汉中,对
庞德颇有猜疑,
庞德遂奋意力战,深为
关羽军所忌惮。军败后
庞德誓死不降,结果为
关羽所俘杀。
[1]庞德-历史年表【公元190~193年】东
汉献帝初平年间
庞德从
马腾进击反叛的羌、氐等外族,数有战功,迁至校尉。
【公元202~203年】东
汉献帝建安七至八年
庞德时随
马腾之子
马超,拒战
郭援、
高干于平阳;
庞德为军中先锋,进攻
郭援、
高干,亲斩
郭援首级,拜中郎将,封都亭侯。后
张白骑作叛于弘农,
庞德复随
马腾往征,破叛军于东西殽山之间。
马腾被征为卫尉,
庞德便留属
马超。
【公元212年】东
汉献帝建安十七年
曹操破
马超于渭南,
庞德便随
马超逃入汉阳,保守冀城。
【公元214年】东
汉献帝建安十九年
庞德又随
马超投奔汉中,从属
张鲁。
【公元215年】东
汉献帝建安二十年
曹操平定汉中,
庞德随众投降。
曹操素闻其骁勇,拜
庞德为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邑三百户。
【公元219~220年】东
汉献帝建安二十三至二十四年
侯音、卫开等在宛城作叛,
庞德领军与
曹仁共攻拔宛城,斩
侯音、卫开,遂南屯于樊城,水淹七军时为
关羽所擒,不降,大骂
关羽而被杀。
庞德-《三国志·庞德传》庞德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也。少为郡吏、州从事。初平中,从
马腾击反羌叛氐,数有功,稍迁至校尉。建安中,太祖讨
袁谭、尚于黎阳,谭遣
郭援、
高干等略取河东,太祖使
钟繇率关中诸将讨之。德随腾子超拒援、干于平阳,德为军锋,进攻援、干,大破之,亲斩援首。拜中郎将,封都亭侯。后
张白骑叛于弘农,德复随腾征之,破自骑于两殽间。每战,常陷陈却敌,勇冠腾军。后腾征为卫尉,德留属超。太祖破超于渭南,德随超亡入汉阳,保冀城。后复随超奔汉中,从
张鲁。太祖定汉中,德随众降。太祖素闻其骁勇,拜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邑三户。
侯音、卫开等以宛叛,德将所领与
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
关羽。樊下诸将以德兄在汉中,颇疑之。德常曰:“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仁使德屯樊北十里,会天霖雨十余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德被甲持弓,箭不虚发。将军
董衡、部典将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斩之。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羽攻益急,矢尽,短兵接战。德谓督将成何曰:“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战益怒,气愈壮,而水浸盛,吏士皆降。德与麾下将一人,五伯二人,弯弓傅矢,乘小船欲还仁营。水盛船覆,失弓矢,独抱船覆水中,为羽所得,立而不跪。羽谓曰:“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焉?”德骂羽曰:“坚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
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
贼将也。”遂为羽所杀。太祖闻而悲之,为之流涕,封其二子为列侯。文帝即王位,乃遣使就德墓赐谥,策曰:“昔先轸丧元,王蠋绝脰,陨身徇节,前代美之。惟侯戎昭果毅,蹈难成名,声溢当时,义高在昔,寡人愍焉,谥曰壮侯。”又赐子会等四人爵关内侯,邑各百户。会勇烈有父风,官至中卫将军,封列侯。
庞德-白话生平庞德庞德,凉州南安(后归秦州)人,早年担任郡吏、州从事一类的地方官。公元190年,
庞德跟随征西将军
马腾征讨在凉州造反的氐、羌(和后来的吐蕃是近亲)等少数民族。由于表现出众(“数有功”),而升任校尉。
建安七年九月,
曹操围攻
袁谭、
袁尚于黎阳。
袁尚派他所任命的河东太守
郭援、并州刺史
高干联合
匈奴单于进攻关中,与
曹操所任命的司隶校尉
钟繇大战于平阳。本来已经归附
曹操的关中诸将如
马腾、
韩遂等此时也都蠢蠢欲动,打算响应袁氏兄弟的号召。不过,在
钟繇下属
张既的说服下,
马腾等终于打消了这个念头,并且派
马超率军同
钟繇会师平阳。当时的
庞德就在这支部队中。平阳一役,
庞德在战场上亲手杀了
郭援,使袁军大败,
高干、
匈奴单于投降,立了首功,于是升任中郎将,并爵拜都亭侯。以后又多次在关中和叛军作战,史称“勇冠腾军”(
庞德传)。
马腾入朝做卫尉后,
庞德便留在了
马超身边。此后一直跟随
马超转战于西北地区。
马超离开
张鲁投奔
刘备时,不知什么原因,
庞德留在了
张鲁手下,并跟随
张鲁投降了
曹操。投降
曹操后,由于他骁勇的名声,当即被升任立义将军、关门亭侯(不过食邑的人口只有三户,这个关门亭还真小啊)。
建安二十三年冬,
庞德率军和
曹仁一起征讨宛城的
侯音、卫开之乱,平乱后就留在了
曹仁身边,与
关羽军作战。因为
庞德爱骑白马,又骁勇无比,被蜀汉军队称为“白马将军”(和
公孙瓒一样)。
舟覆被俘建安二十四年八月,
曹仁为了配合
于禁的援军,派
庞德出城,在樊城北十里的地方扎营。当时一连下了半个月的雨,
关羽趁汉水暴涨猛攻曹军(这就是著名的水淹七军)。
于禁当时就投降了,可是
庞德没有。他率众爬上坝堤,“被甲持弓,箭不虚发”,表现了一代神射手的风范。他还斩杀了手下几个打算投降的将领,表示誓死效忠。坚持了半天之后,
庞德“矢尽”。只好持弓与
关羽军短兵相接,且战且退。可惜
庞德打算乘小船回
曹仁营的时候,不幸翻船,结果被
关羽生擒。最后和
关羽对骂后被杀。
庞德-樊城之战历史记载: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蜀前将军关羽北进荆、襄(魏荆州治新野,今河南新野;襄阳郡治襄阳,今湖北襄樊)的作战。
是年六月,刘备继取汉中后,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蜀前将军关羽,抓住战机,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
时魏征南将军曹仁驻樊城(今湖北襄樊),将军吕常驻襄阳,右将军于禁及立义将军庞德屯樊城北,平寇将军徐晃屯宛(今河南南阳)。八月,大雨,汉水暴涨,于禁七军均被水淹,在关羽水军猛攻下,于禁被迫投降,庞德力战被俘杀。
樊城之战关羽乘胜围攻樊城,并以一部兵力包围襄阳。樊城守军仅数千人,城墙因水淹多处崩塌,曹仁曾考虑放弃樊城,被辅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满宠所劝止。满宠认为:山水虽然来势迅急,但不会持久。关羽先遣部队已至郏县(今河南郏县),而关羽却不敢乘势跟进,即因有樊城要点未下,恐曹军攻其侧背及断其归路。假如弃城撤走,则黄河以南的地区,可能为敌占有。从战略局势着眼,应坚守待援。曹仁乃以必死决心,激励将士齐心协力奋勇抵御。关羽军虽乘船猛攻,一时仍不能下。
此际,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均降于关羽,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声势“威震华夏”。
曹操感到威胁,一度准备迁都,被丞相司马司马懿及曹椽蒋济谏止。他们认为: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建议派人劝说孙权袭击关羽后方,许以事成封予江南之地,樊城之围自然解除。曹操采纳了这一利用矛盾破坏孙、刘联盟,以坐收渔翁之利的策略,派使者去见孙权。同时指令徐晃率军援救曹仁。徐晃进至阳陵陂(樊城北),曹操派将军徐商、吕建传令:必须待后续援军会齐后方可进击。
时关羽前部屯偃城(樊城北约五里),徐晃佯筑长堑,示以将切断蜀军后路。蜀军惧被围,烧营撤走,徐晃军进据偃城,渐向围城蜀军逼近。曹操使者返回洛阳,带来孙权密信,说即派兵西上袭击关羽,但请保密,以防关羽得知有备。曹操部属多数认为应代孙权保密。谋士董昭独持异议,认为应佯允保密而暗予泄漏。关羽知孙权来攻,如撤兵回防,则樊城之围自解。关羽南返与孙权交战,两敌相斗,正好坐收渔利。若为其保密,使孙权得势,对我并不有利。再者,被围将士久不见救,担心缺粮产生恐慌,一旦发生意外,局面将难以收拾。故应以泄密为好。曹操采纳董昭意见,令徐晃用箭将孙权密信内容,分别射入樊城及关羽营中。被围魏军得信后,士气倍增,防守更坚;关羽得信后,则既恐腹背受敌,又不愿前功尽弃,同时判断江陵、公安城防坚固,吴军若真来攻,一时不可能攻克,因而处于徘徊犹豫,进退两难的境地。此时,曹操已率主力由洛阳进抵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并已先后派殷署、朱盖等12营兵进至偃城,归徐晃指挥。
关羽军主力屯围头,一部屯四冢。徐晃以声东击西战术,扬言欲攻围头,却出其不意突袭四冢。关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骑5000出战,被徐晃击败,当其退走营寨时,徐晃率军穷追不舍,紧随其后冲入营内。当时关羽营寨,外围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碍设施极为严密,若从营外强攻极为困难。现乘其军陷于混乱之机,由内突袭,一举大破之,杀降蜀之胡修、傅方。关羽遂撤围退走,樊城围解。曹仁部将多欲乘胜追击,参军赵俨认为,应保留关羽一定实力与孙权作战,不宜追击。曹仁同意赵俨看法,未部署追击。曹操得知关羽撤退消息后,果然派人传达命令,不许追击关羽。
演义原文:关羽进攻樊城,曹操命大将于禁为南征将军,庞德为先锋,统帅七路大军,星夜去救樊城。关羽得信,亲自披挂前
水淹七军去迎敌。关羽、庞德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日交战,二将齐出,并不答话,拍马交锋五十回合,庞德拨马逃走,关羽紧追不舍。庞德取箭,关羽躲闪不及中箭,回营养伤。十日后,箭伤愈合。又听关平说曹兵移到城北驻扎。关羽不知何意,骑马登高观望,看到北山谷内人马很多,又见襄江水势汹猛,水淹七军之计,油然而生。遂急命部下准备船筏,收拾雨具,又派人堵住各处水口。庞德与众将商议,山谷不易久留,准备明日将军士移入高地。就在这天夜里,风雨大作,庞德在帐中,只听万马奔腾,喊声震天。出帐一看,大水从四面急剧涌来。七军兵士随波逐浪,淹死很多。于禁、庞德率将士登上小土山躲避,关羽带大军冲杀而来,于禁见四下无路,投降关羽。庞德和身无盔甲的残兵败将,被关羽的兵马团团围住,战不多时,众将全都投降。只有庞德夺一小船,想顺流西去,却被周仓的大筏撞到水中,后被生擒。
庞德-演义记载庞德,字令明,南安人,为西凉马超帐前心腹校尉,于演义第五十八回登场。其时曹操擒杀马腾于许昌,马超誓报父仇,于是攻打长安,庞德与马岱并为左右折冲。双方攻防战中,庞德献策筹画,成功攻陷长安,并亲斩郡守钟繇之弟钟进。后曹操亲征马超、韩遂于渭南,韩遂以庞德为先锋,循河与战,中计遭围;庞德奋勇步斗,破敌突阵救出韩遂,又杀曹仁部将曹永,夺其马护韩遂而走,其悍勇遂知名。后马超兵败,庞德随之逃入汉阳,保守冀城;不久又随马超投奔汉中,从属于张鲁。马超降蜀,庞德因病未随,所以曹操攻汉中时,张鲁功曹阎圃便劝张鲁用庞德以敌曹操手下诸将。曹操素闻庞德骁勇,以计擒之;庞德思张鲁不仁,亦愿拜降。曹操自此待庞德甚厚,庞德亦数卫曹操于危难。后曹仁被蜀将关羽围于樊城,庞德受任为先锋,随于禁引军赴救。其时诸将皆以庞德之兄庞柔、故主马超均在蜀中,对庞德颇有猜疑;庞德遂奋意力斗关羽父子,又箭射关羽,深为关羽所忌惮。然而于禁惧其立功,处处加以制肘。魏军败后,庞德誓死不降,结果为关羽所杀。曹操闻知此事甚为伤悲,为之流涕。